她又不說話了。
我知道,她一心虛就不說話。
年輕時那點人情練達已經(jīng)在多年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消失殆盡。
這些年的‘幸福生活’也早已讓她失去了最后的危機感和防范之心。
其實,她到底是為了丈夫還是為了女兒抑或是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連她自己也分不清了吧.
9、結(jié)局
她和他最終還是以分手散了場。
即便她曾說過愿意幫他養(yǎng)育‘干兒子’,只要他愿意和干兒子她媽分手。
但她和他都曾以為,他們的下跌是暫時式的,卻沒想到是持續(xù)時的,拖拖拉拉幾年,她重新開了個小店,找到了謀生的手段。
他既沒將干兒子帶回家,也沒跟孩子她媽斷了。
她本是不舍,可在后來遇到了新的追求者后,又重新恢復到了少女時的狀態(tài)。
那個男人沒錢沒房,沒穩(wěn)定工作,是所有人眼中都稱不上良配的人,她卻一頭扎了進去。
只因為‘他’對她好。
她有了新的烈火烹油的愛情,當年怎么也舍不下的他自然舍下了,怎么分離不開的感情也自然分離了。
縱使,那個新的‘他’,說話語氣,行事方式像極了當年的他。
我不禁想到,初中物理學過的慣性。
是否愛情和選擇戀愛對象的眼光也有‘慣性’了。
若是如此,我們又該如何來擺脫重蹈覆轍這個詞語。
而他呢,陪著他的最新任靈魂伴侶離開了家鄉(xiāng)。
讓人不禁嗤笑。
‘這個男人真是喜歡私奔啊。’
事情影響最大的小女兒,她在青春期的時候經(jīng)歷了本來完美家庭的破碎,后面又牽扯了好幾年,如今看著父母都有了新的感情與婚姻。
心里出現(xiàn)問題,年紀輕輕便患上了抑郁癥和被害恐懼癥,成了小縣城人們眼中的‘精神病’。
她帶小女兒去醫(yī)院拿檢查結(jié)果的那天,我問她:“你后悔嗎”
這次她沒有回避和閃躲,眼角落下一滴淚:“我不過是想要一個人對我好,有錯嗎”
她沒錯,她自小出生重男輕女家庭,母親有精神問題無法管事,父親常年浪蕩更是不堪用,年紀輕輕便出門謀生,不過想要一個家庭和愛她的人,誰敢說她有錯。
他有錯嗎,他的父輩便是這樣,縱使年輕時不情愿,嫉妒憎惡,但他已經(jīng)在還分不清對錯的時候便從父輩那里學到了‘正確’的行事方式,直待適當時機便逐一釋放。
我怪他,他又該怪誰?
那是誰的錯。
我想。
都沒錯。
別生就好了。
這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為人父母者即不需要考試拿證也不需要競爭上崗,只圖一時歡愉又和害人性命有何區(qū)別。
“這個故事一點都不羅曼蒂他和她的故事帶有一點羅曼蒂克的味道。
這是多年后,她從女兒嘴里聽說過的一個詞。
從此她深深記在了心里。
一、一見鐘情
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和她出生在同一個小鎮(zhèn)上,雖不同村,但因為她的姨媽嫁到他隔壁,偶會相遇。
但他沒放在心上。
年少時的他實在稱的上是意氣風發(fā)。
成績優(yōu)異,相貌俊秀,父親剛剛升職做了鎮(zhèn)上的小領(lǐng)導。
他說他曾經(jīng)許愿成為一個游手好閑的紈绔公子,那時值他十七八歲那幾年大約實現(xiàn)了一半。
那般光彩照人的經(jīng)歷是讓他眼睛里看不到她的。
她比他小四歲,母親精神有問題,父親大約是村里人常說的二流子,還有一個弟弟,她小學沒念兩年就輟學回了家,對于人生的期望不過是早早長大出門打工,好改善家里條件。
照常理來說,他和她是不會有相交的。
但就像每段庸俗的愛情故事里所描述的那樣,兩人必會有一個庸俗的相遇。
他放學回家,她背著豆腐去找姨母,兩人在路口相遇。
有調(diào)查說人的一生會遇到2900萬人,但相愛的概率只有0.000049,他們差一點就成了那個分母。
但命運的奇妙之處就在那差一點點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具體的事情我已不清楚,只知道她大概說,有一個村里嬸子路過開玩笑,說給他介紹了個小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