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雙頭蛇已經(jīng)入園兩天了,但仍舊不吃不喝,讓我們有點發(fā)愁。”李科其說道。他是動物園動物管理科的飼養(yǎng)員,從2007年擔任蛇園飼養(yǎng)員至今,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雙頭蛇,盡管這條特殊小蛇的身體狀況目前還可以,但他仍舊擔心小蛇身體會因為抵抗力不佳而生病。
怎么來到動物園的?
剛開始時,黃先生認為這條小蛇很稀奇,并想著養(yǎng)好了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但這條雙頭蛇自從出生后,便沒有再進食。黃先生認為一己之力沒辦法再照看好這條雙頭蛇,便決定將它送到南寧市動物園交給專業(yè)人士照顧。
總是“自己打自己”?
8月7日,南寧市動物園的蛇園飼養(yǎng)員李科其從黃先生手中接過了這條剛出生不久的小蛇,這條小蛇的學名叫中華眼鏡蛇,別名又稱舟山眼鏡蛇,來到這世界已經(jīng)有10多天的時間,身長約20厘米的小蛇已經(jīng)蛻了一次皮。整個背部呈黑褐色。“別說南寧了,根據(jù)我的了解,在全國應該都很少見有雙頭蛇。”李科其說道。根據(jù)他的猜測,他認為是蛇的基因變異才會出現(xiàn)兩只頭。這條雙頭蛇在南寧動物園的蛇園安家后,飼養(yǎng)員們首先給它進行了全面檢查,發(fā)現(xiàn)這條雙頭蛇除了胃等消化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是啦用的以外,分別有各自的大腦、心臟、眼睛、舌頭等器官,從蛇的頭部至身體六厘米處是分開的。據(jù)黃先生說,他觀察發(fā)現(xiàn),這條蛇的兩個頭經(jīng)常碰到一起,好像在打架廝咬對方。“普通的眼鏡蛇移動時呈S形,但因為這條蛇是雙頭,有兩只大腦,在移動時分別往兩個方向,因此移動時有點怪異,有時甚至會纏在一起,算不上是打架。”李科其說。
為啥這蛇食欲不振?
這兩天飼養(yǎng)員試圖給這條雙頭蛇喂食小乳鼠、小蟲子等食物,但截至記者離開前,仍未見它進食。李科其介紹稱,普通的野生舟山眼鏡蛇一年能長到1.2厘米,有3斤多重,而人工飼養(yǎng)的舟山眼鏡蛇則可達到8至10斤,而這條雙頭眼鏡蛇由于自身功能和身體構(gòu)造等原因,能讓它順利進食并活下來已經(jīng)很不錯了,“接下來如果它再不進食,我們就會用小注射器,給它注射一些雞蛋液,以保證雙頭蛇的營養(yǎng)供給。”李科其說道。他告訴記者,目前雙頭蛇的身體雖然健康,但抵抗能力相對較差,接下來蛇園的飼養(yǎng)員將會密切關(guān)注這條蛇的健康狀況,在適當?shù)臅r機,讓它能和前來游玩的市民見面。
小時候在書里讀過的一故事,不過記憶有些模糊。查了查,才把事情圓起來了。
說的是孫叔敖。
這名字,很多朋友,至少應該看到過一次。在我們語文教科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好像是叫這名吧)當中,有一句,“孫叔敖舉于海……”,講的,就是今天要說的這孫叔敖。
他是春秋時楚國名臣,被司馬遷列在《循吏傳》第一名。什么是循吏呢?按咱的認知,就是好官。
他能成為好官,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能見端倪了——因為,他從小就知道替他人著想,是個好人——不得不說的是,好官,必是好人,然好人,未必個個都能做好官。
話說他幾歲時候,一次,一個人在外面玩;貋碇螅袂榛倘,茶飯不思。母親覺得奇怪,就問他乍了。他哭著說,我今天看到兩個頭的蛇了,估計離死不遠了。母親說,蛇在哪?他說,我聽說看到兩頭蛇的人就會死,我怕別人再見,就把蛇打死埋了。母親就說,你別怕了,積陰德之人,老天爺都會幫助他的,你死不了。
當然,現(xiàn)實證明了,他沒死,還做了楚國宰相,立下很多功勛,名垂千古。
但有趣的是,后人一般對他的功績,是沒有疑義的,然對于見兩頭蛇就會死會倒霉一事,有人笑翻了。
唐人劉恂在《嶺表錄異》里寫到,嶺南之地,經(jīng)常能看到兩頭蛇,如小指那般大,一尺來長。一頭有眼有口,一頭又沒有,只是看起來像頭。有人說兩頭都能進退,是錯的。以前孫叔敖看了以為不祥,殺了埋掉。南方人常常看到,為何沒見有什么禍患?
不過,有點必須說明,孫叔敖所見的兩頭蛇與劉恂所說的,是指尾巴比較粗,也像腦袋的那種,而咱最開始那段所說的,是真的并排有兩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