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常為打字慢而自責。這是其次,最自責的是詞不達意。
有一次,老媽在群里寫微信時突然下雨,老媽急著收陽臺上的衣服,微信發(fā)快了,把一句褒揚的話寫成了一句貶抑的話。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本來是說“數你能說會道。”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竟然把“數”字寫成了“就”字。誰看誰生氣,我看也生氣。“就你能說會道。”這不是說人家話多,嫌人家話癆嗎?藱n鋈サ幕,瀑Q鋈サ乃,收矒Q。老聶豹此舍戔^栽稹?/p>
還有一次,老媽在另一個群里又犯了一次錯。當時,大家在為一個患了重病的人大發(fā)同情,老媽被感染了,被大家的情深義重所感染,不知不覺加入群聊。不知怎么,老媽把“你們好有情義呀!”寫成了“你們還有情義呀?”一句感嘆的話落下來竟然成了一句責怪的話。微信發(fā)出后,老媽自責得無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鉆進去。別人以為老媽是“我手寫我心”,起而謔之。老媽的自尊心是玻璃做的,一碰即碎,那一夜,老媽在陽臺徘徊好久好久。此時,微信不再是老媽生活里的開心果,而是成了壓在老媽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萬般無賴,老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從群里退出。老媽退群后,唯恐別人說她對人不尊敬,心里也是不安。還好,第二天有人把老媽又拉進群里。老媽厚著臉皮說:“不好意思,手誤了。”
從那以后,老媽沒事就在手機上練習打字,以期將嘴里說的和手里寫的合二為一。
老媽的微信開通后,老媽在通信錄里看到了“添加”二字。老媽犯糊涂了,不知是自己要求添加還是別人要求添加。通信錄打開后關上,關上后再打開,那個“添加”,點還是不點呢?老媽舉棋不定。要是自己要求添加,豈不是打擾別人?要是別人要求添加,就么放著,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嗎?極度矛盾過后,老媽采取了掩耳盜鈴的辦法,將通信錄里的電話號碼一一抄下來,然后刪除。這樣,就沒有了糾結。
后來,老爸告訴老媽:“‘添加’是手機自動生成的,你可添加也可不添加;‘接受’是別人要求添加你為好友。”“哦,是這樣。”老媽恍然大悟。大悟過后,老媽把抄下來的電話號碼重新儲存到手機上。過不多久,老媽通信錄里出現了“接受”二字,老媽照單全收。于是,老媽的微信朋友多了起來。
老媽對微信所知甚少,在朋友圈里不點贊,不評論。老媽不是不想,而是不會。有一天,老媽在朋友圈里看到她的好友說她將到海南旅游,老媽一激動,情不自禁點了一個贊。這是老媽第一次在朋友圈里點贊,老媽為此而自豪。自豪感只曇花一現。老媽第二天早上開機,發(fā)現好友說的話還有下文,下文意思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好友說她身體不適,海南之旅成了泡影。老媽點贊時的興奮勁兒頓時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后悔。“人家身體不適,你點什么贊呀?你幸災樂禍不成?你想落井下石嗎?”老媽越想越不是滋味。此時,老媽真想把心剖給別人看,證明自己不是成心與人作對。
“我點錯了贊,咋辦?”老媽蹭到老爸身邊,懇求補救。“取消就是了。”老爸在看報紙,頭都沒抬,淡淡地說。老媽照老爸說的去做,點了“取消”。“心”字形贊和老媽的昵稱取消后,壓在老媽心頭的一塊大石頭也隨之落地。
這次點贊在老媽心里投下了一層深深的陰影。之后好長一段時間,老媽看朋友圈,不管要不要展開,都要在末尾點一下,唯恐有什么藏著、掖著的。
老媽玩微信的困惑,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像文字后加表情、朋友圈里的回復、微信投票時的截圖等等,也曾一度困惑了老媽。老媽玩微信,真可謂是苦樂相伴。不過,這都是半年前的事了。
現在,老媽會微信了,閑暇之余,還寫點東西發(fā)到朋友圈里,娛樂娛樂。微信真正成了老媽生活的一部分。
想要寫寫我的老媽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但一直未敢輕易動筆。一方面,父母雙親這個話題太易牽動神經和淚腺,大多數人回避而不談、避而不聽;另一方面,怕自己情緒不夠飽滿,文筆不夠優(yōu)秀,無法動情且逗比的講出老媽的段子。
很多朋友提到父母會稱呼其老爸、老媽怎樣怎樣,不知為什么要在前面加個“老”字,明明父母雙親都還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