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圓圓心,分別向小圓引兩條交叉切線,并延長與大圓相交。如將這相交的四點分別相連,形成兩條與中心水平線相平行的平行線。這兩條切線與中心水平線的夾角都為22.50,而由四個交點所連成的水平平行線,即相當于地球的南北回歸線。若再通過兩魚尾消失點,分別作兩條與中心水平線相平行的平行線。這兩條行線即相當于南北極圈線。這是由于地球在饒日公轉時,其自轉軸相對黃道平面傾斜23。5度,且傾斜方向始終保持不便。所以,在地球上才可見太陽視運動的南北回歸。

為了便于理解,現(xiàn)引用一個24時制鐘表面盤。將兩條交叉切線延長與太極鐘表面盤相交,交點所在時刻分別是:早晨4:20—7:40左右,下午4:20—7:40左右。這四個時辰正是太陽在冬至和夏至的起落點。冬至太陽起得遲,約在早辰7:40前后,而落得卻早,約在下午4:20前后,一年中這一天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夏至時,太陽起得早,約在4:20前后,而落得卻很遲,直到晚上7:40左右,這天白天最長而夜晚又最短。一年中,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是日夜平均的,早晨6點日出,下午6點日落。.見下圖。因各地經(jīng)、緯度不同,海拔高度也不一樣,各地所見日出時間,也就不會完全一樣。這是北半球的情形,而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與北半球的冬夏、春秋相反。

一個太極儀表就成了。

還真別說,畫太極圖還真是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