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后吃什么好恢復快點?在現(xiàn)代社會是中,人們的日常飲食是重中之中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飲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變著花樣來吃,只要好吃就行了。但是人們常常會忽視一個點,這個食物是否對身體有害呢?可能大部分人都會忽視這樣的問題。現(xiàn)在很多準媽媽也會想要通過日常飲食來調養(yǎng)自己的身體,那么產(chǎn)后吃什么好恢復快點呢?
產(chǎn)后吃什么好恢復快點?
(1)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生產(chǎn)對于女性朋友來說的確是一道“關卡”,產(chǎn)后她們會出現(xiàn)身體虛弱,其中消化系統(tǒng)也變得脆弱。說到準媽媽們吃什么恢復快這個問題,這個時候不可操之過急吃一些大補類滋補品,最開始的時候還是要吃點容易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其中像一些軟爛的面條、香綿的粥等;一定要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的或者油膩上火的食物,以免引起產(chǎn)后不適。
(2)吃些安神補血類食物
準媽媽們吃什么恢復快?產(chǎn)后準媽媽們必然會出現(xiàn)氣血虛弱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些安神補血類食物,其中像紅棗、黑米、紅糖等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注意避免吃一些阻滯血行的酸澀收斂類食物,尤其是像南瓜、苦瓜、蓮子一類一定不能隨便亂吃。
(3)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物
產(chǎn)后很多準媽媽們體內水分缺乏,會出現(xiàn)血行不暢的情況,因此準媽媽們容易出現(xiàn)便秘、惡露不止等情況,這個時候建議多吃些維生素、礦物質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起到潤腸通便、補充水分的作用,對產(chǎn)后恢復也是很有幫助的。
準媽媽們進補的營養(yǎng)食物。
1、雞蛋:雞蛋含蛋白質豐富并且利用率高,還含有卵磷脂、卵黃素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含有的脂肪易被吸收,有助于準媽媽們恢復體力,維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健康。雞蛋可以做成煮雞蛋、蛋花湯、蒸蛋羹或打在面湯里等,牛奶和雞蛋一起食用效果更佳。傳統(tǒng)習俗中,準媽媽們坐月子時,每天至少要吃8~10個雞蛋,其實每日進食兩三個即可,吃得太多吸收不了,不但浪費,而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紅糖:紅糖含鐵量比白糖多1倍,含鈣量比白糖多2倍,并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煙酸及微量元素錳和鋅等,這些成分都是十分重要的營養(yǎng)素。另外,紅糖還能幫助子宮收縮,促進惡露排出,并有止血的作用,可治療產(chǎn)后出血。準媽媽們在兩餐之間飲用適量紅糖水,對身體復原很有益處。但應注意的是,食用紅糖不宜過量。一般飲用紅糖水不能超過10天,時間過長將會增加血性惡露,并且在夏天會使準媽媽們出汗更多而體內少鹽。
3、小米粥:小米中的維生素B、胡蘿卜素、鐵、鋅、核黃素含量比一般的米、面高。可單煮小米或將其與大米合煮,有很好的滋補效果。要注意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產(chǎn)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營養(yǎng)。
4、面湯:準媽媽們在產(chǎn)褥期可多吃掛面湯或手工切面湯,加上兩個雞蛋或瘦肉絲,再配上適量的西紅柿或其他青菜。這樣既可為準媽媽們補充營養(yǎng),又有促進泌乳的功效,對母子均有益。
5、牛奶: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A、維生素D,且易被人與體吸收利用,有助于準媽媽們健康的恢復以及乳汁分泌。準媽媽們每日飲用牛奶250~500毫升為宜。
6、芝麻:芝麻富含蛋白質、鐵、鈣、磷等營養(yǎng)成分,滋補身體,多吃可預防產(chǎn)后鈣質流失及便秘,非常適合準媽媽們食用。選用黑芝麻要比白芝麻更好。
7、肉湯:肉湯味道鮮美,能增進食欲,且湯水多,可使乳汁分泌增多。牛肉湯、排骨湯、公雞湯都可選用。最好用肉湯做面湯、蛋湯,這樣營養(yǎng)更全面豐富。
8、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各種礦物質,有助于消化和排泄,能增加食欲。西芹纖維素含量很高,多吃可預防準媽媽們便秘。胡蘿卜含豐富的維生素A、B、C,是準媽媽們的最佳菜肴。另外可多吃些黃豆芽、藕、海帶、黃花菜。
產(chǎn)后頭三天吃什么
產(chǎn)后三天是產(chǎn)婦恢復體力的時期,也是為哺乳做準備的時期。但不是說產(chǎn)后馬上就要進補,雞湯不能停。相反的是,產(chǎn)后由于女性體虛,腸胃功能沒有恢復,出汗多,所以產(chǎn)后三天內的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產(chǎn)后三天最好保持易于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飲食。一般可選擇的有小米粥、瘦肉粥、魚湯、豆腐、薏仁粥、玉米粥或者蒸雞蛋等。比較油膩的東西是不能吃的,比如雞湯和肥豬肉。也不要吃一些比較刺激的東西,酸的或者辣的都不行。剖腹產(chǎn)的新媽媽和順產(chǎn)的就有點不一樣,剖腹產(chǎn)生完還要等放屁了,差不多一兩天后才可以吃東西,而且每次只能吃一點點,因為剖腹產(chǎn)的腸胃恢復比順產(chǎn)的慢,所以要減輕腸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