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妙語”
如“要多換思想少換人,但不換思想就換人。阻力不是來自百姓,而是來自領導干部”。
“先干不爭論、先試不議論、先做不評論,允許在探索中有失誤、不允許無所作為,在干中積累經(jīng)驗、在干中完善政策”。
“干部在一線工作,決定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創(chuàng)新在一線體現(xiàn),成效在一線檢驗”、“前面的標兵越來越多,后面的追兵越來越少。”
仇和主政昆明一周年:顛覆官場傳統(tǒng)行政模式
“孩子們有名字嗎?”1月19日,昆明市委書.記仇和來到昆明市兒童福利院,抱起一個孩子深情地親了一下她的小臉蛋。
工作人員回答說:“都有的,這個孩子名字叫呈香荷,因為她是呈貢送來的,是個女孩,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不知不覺間,仇和主政昆明一年有余。2007年12月28日,仇和到春城履新。
不到兩年時間,他經(jīng)歷了從宿遷市委書.記到江蘇省副省長,又到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的轉(zhuǎn)變。
昆明市委檔史研究室主任厲忠教有兩本昆明市領導干部培訓日學習筆記。一年來,兩本筆記本上記錄了近10萬字的學習內(nèi)容。
2008年2月,仇和就發(fā)起了一場“學習革.命”。他提出“每月至少4個半天或者兩天”對昆明市領導干部進行集體培訓。到2008年年底,56次領導干部集體培訓像一次“洗腦風暴”,共2.6萬人次參加了培訓。“平時忙于工作的各級領導聚在一起學習,感覺像回到了大學時代。”厲忠教說:“我一般都要提前半小時,這樣才可以搶到前邊的座位。”
在云南最熱鬧的本土論壇彩龍社區(qū)里,還有一批“仇老師”的“粉絲”團——“球(仇)迷”,“球(仇)迷”們將仇和捧為“網(wǎng)絡人氣之星”,他的聲音總能激起浪花,他的身影總能聚焦目光。“仇迷”們對昆明新氣象的評價是:“軟綿綿的昆明來了硬梆梆的仇和。”
不少“仇和妙語”成了2008年昆明市的流行語:如“要多換思想少換人,但不換思想就換人。阻力不是來自百姓,而是來自領導干部”、“先干不爭論、先試不議論、先做不評論,允許在探索中有失誤、不允許無所作為,在干中積累經(jīng)驗、在干中完善政策”,再比如“干部在一線工作,決定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創(chuàng)新在一線體現(xiàn),成效在一線檢驗”、“前面的標兵越來越多,后面的追兵越來越少。”
此外,“軟環(huán)境”、“倒逼法”、“一線工作法”、“勤廉公示”等也成為了2008年昆明政壇的關鍵詞,而伴隨著這些新鮮語匯的是昆明市推出189項制度和126場新聞發(fā)布會。
從公布領導干部辦公電話和職務分工,“一把手”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公開作出服務承諾,到行政審批事項從506項精簡到140項,行政審批時間壓縮一半,昆明市成為繼沈陽后,行政審批最少的省會城市,人們看到的是“軟環(huán)境軟的是蕾員的身段,硬的是百姓的腰桿兒”。
從“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察倒逼落實”的“倒逼法”,到昆明市委、市zf向社會作出zf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堅持做到“八個百分之百”的承諾:百分之百公開招投標,百分之百不轉(zhuǎn)包,百分之百工程監(jiān)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質(zhì)量隱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監(jiān)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預決算審計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腐敗案件,人們看到的是“把自己逼到絕對廉潔的道德制高點上”的一個法治城市的前進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