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終于,女人被破冰歸來的男人救下,男人煮著南極魚湯,鼓勵她繼續(xù)活下去——“至少等柴油用盡罐頭吃完,再死。”而她不知道的是,是她的等候,讓男人在絕境中的最后一刻,重燃起活下去的希望。
男人在遇險后遺失了雪地墨鏡,長久的極晝跋涉,讓他患上了雪盲癥。他在失明的黑幕中?譄o措,一邊摸索回路,一邊在風雪中狂吼女人的名字。木屋中的她聽到召喚,摸爬到雪地中應和他、將他拉回安全區(qū)治療眼疾,這一次,她為絕望中的男人回報了柔情和勇氣。

待男人視力恢復,他在一次捕魚中遭遇巨鯨破冰,墜入深海。頭頂錯綜厚實的冰層,將他困在寒冷的水下,幾只企鵝在他溺亡之際鑿破冰層,救下男人一命。全身濕透的男人爬回木屋,已凍成冰棍,女人在情急之下將他搬到火爐旁,自己脫光擁住他,用體溫給男人活血。
一夜過后,男人“回魂”,裸裎相見的二人情難自禁地愛上了對方。然后,她給他講述自己在南極的研究項目——歐若拉——代表生命與愛的自然奇觀,和它背后的浪漫傳說。
這對男女在漫長的探路和等待中,收養(yǎng)了一只企鵝,而此時,女人開始頻繁流鼻血,她因傷病和長期缺乏維生素而患上了壞血癥。男人繼續(xù)尋找激光站,并在路上尋獲一枚“隕石”,回到住處,女人才發(fā)現(xiàn),那不過是一團人類的糞便。希望終于出現(xiàn)了,他們離科考站只有一步之遙!
此時,極晝行將結束,木屋的柴油耗盡,二人只能燒家具取暖度日。死神靜候門外,女人隨時準備自我了斷,男人用求婚和誓言最后一次勸住她。吳富春頂著烈風出門,偱著糞便的方向繼續(xù)前行,在暴雪的旋渦中倒下。數(shù)日后,風浪平息,他被一只企鵝救下。企鵝似拇指姑娘,為報答先前的救命之恩,帶領他一路找到野地測風儀,男人用最后一絲力氣擊石鳴救,群山回響,科考人員終于聞聲而來。
男人在科考站得到了治療,他于蘇醒的第一時間,驅車回木屋營救荊如意,女人獲救的希望已近在咫尺。可此時,天地一聲吼,山呼海嘯,積雪傾涌,木屋在眾人焦急的目光中,被雪崩沖毀覆沒,一切都似沒有發(fā)生過……
斷腸心碎的男人,在隨身物品中找到一本手冊:那是他最后一次離開木屋時,女人交給他的《南極求生指南》,上面寫滿了科學注意事項、女人最愛的鯨魚圖和她雋秀的詩句。冊子中,還夾著一枚玉觀音,那是女人隨身攜帶的護身符,她在最后一刻,將生的希望和祝福,拱手贈予了自己的愛人。

本片的導演、編劇吳有音,曾作為第27、28次南極科考隊員深入極地,他以科學完備的地理知識為基礎,構思出這個驚險浪漫的愛情故事。它向觀眾介紹了風暴中挖坑自救、極地日影軌跡、裸眼可視范圍、用地轉偏向力與人影夾角辨別方向、以冰川為地標識途等常識,也為故事情節(jié)的合理推進,埋下了行而有力的理論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