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常識的人都該知道,艦炮受到軍艦的限制,而岸防炮則是無限制的。
在幾百年時間,各國海軍是反對用艦炮攻擊炮臺的,認為這是一種愚蠢行為,屬于以弱擊強,自尋死路。
這是因為岸防炮,比艦炮有著很大優(yōu)勢。
詳細來說,就是兩點:
第一,命中率的差距。
艦炮想要擊中敵人,并不容易。
這是因為即便平靜的海面上,也會有一定的風(fēng)浪,尤其在炮擊敵人炮臺時軍艦為了自保一般會低速運動。
這種情況下,想要擊中敵人目標難度是相當(dāng)大的。
相反,岸防炮則是在陸地上發(fā)射,不存在穩(wěn)定問題,當(dāng)然命中率會高的多。
其實,原則上除非艦炮射程大大超過岸防炮,不然是不能隨便對射的,因為這是找死。
舉個例子,
1940年4月開始的“威塞演習(xí)”作戰(zhàn)行動(即德國征服丹麥和挪威的行動)中,德國海軍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在海灣中被挪威279.2毫米大口徑岸防炮重傷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屬于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萬8208噸,最大航速33.5節(jié),擁有四座雙聯(lián)裝203.2毫米主炮,單座炮塔重達250-260噸,炮彈重達122公斤,最大射程為33.5公里。
該艦服役還不到1年,是德國最先進的新銳重型巡洋艦。
然而,它卻在和挪威岸防炮對射中差點掛了。
炮戰(zhàn)中,它被奧斯克堡要塞的280毫米岸防炮直接擊中,上層建筑燃起大火,重傷不能移動。隨后,它又被魚雷襲擊,最終沉沒。
諷刺的是,挪威的280毫米岸防炮,就是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chǎn)的。
可見,在和岸防炮的對射中,口徑相同的軍艦艦炮并沒有任何優(yōu)勢。
第二,
岸防炮可以具有更大的口徑,更遠的射程,更快的射速。
還是以“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為例,它的排水量已經(jīng)接近2萬噸了,才裝備203毫米艦炮。
而普通的重型巡洋艦,排水量還不到1萬5000噸。
可以說,各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都是不多的,戰(zhàn)列艦就更少。
而對于岸防炮來說,它其實不收到排水量的任何限制,可以無限增加重量和口徑。
就比如為了增強大西洋防御,二戰(zhàn)時德國裝備了不少岸防炮,從150毫米到300多毫米不等。
而蘇軍使用岸防炮的時間更久,甚至導(dǎo)彈時代已經(jīng)到來了幾十年,它還在用。
在1984年1月1日,蘇聯(lián)海軍依然有13門鐵道海岸炮在服役,8門TM1-180型在黑海艦隊,2門TM3-12型和3門TM1-180型則部署在列寧格勒海軍基地。
而50年代,蘇軍陸續(xù)將超大口徑岸防炮退役,因為他們體型太大,難以逃過空襲,包括6門ТМ-1-14型356毫米海岸炮在1952年退役,ТМ-3-12型305毫米鐵道海岸炮也在50年代初退役。
由此可以看到,岸防炮口徑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