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廟是三峽中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禹王殿里還懸掛著清代慈禧書寫的匾,旁邊的武侯祠,殿內僅存“云霄一羽”一塊大匾,字跡剛勁瀟灑。殿后庭院里有一株鐵樹,據(jù)說是諸葛亮親手種植。廟后桔林中還有一口石井,泉源不斷,名為黃牛廟泉池,據(jù)說也為諸葛亮親手開鑿。
三峽大壩“之最”:世界防洪效益最為顯著水利工程;世界最大的電站;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世界級數(shù)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世界規(guī)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世界水庫移民最多、工作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
三峽大壩工程
工程簡介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jīng)全面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展現(xiàn)雄姿。尤為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chuàng)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建成步驟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三峽大壩樞紐布置示意圖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guī)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準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zhàn)準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并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xiàn)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qū)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jīng)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于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fā)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臺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筑。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筑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xiàn)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fā)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qū)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2006年5月,三峽大壩主體完成。
雖然大壩的景色真的很不錯,但是有人不禁問,三峽大壩儲水量那么大,三峽大壩被炸毀的后果會怎樣?
中國有句老話就水火無情。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比如你在海灘上玩,離岸很遠,突然漲潮了,你跑得了嗎?你是跑不了的。很快會被淹沒。再舉個例子,錢塘潮聽說過吧,被幾十米高的潮水卷走是活不了的,會游泳也沒用。